数学建模协会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再创佳绩!
近日,202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获奖名单公布,本届比赛竞争异常激烈,共有来自世界各国顶尖高校的28912支队伍报名参赛。出征该赛事的上海交通大学数学建模协会集训队交出了一张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参与竞赛的26支队伍共获得特等奖提名4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获奖比例高达77%,是赛事平均获奖率的2.6倍。
四项全球特等奖提名
六项全球一等奖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以下简称“美赛”)开始于1985年,至今已有近40年的比赛历史,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之一,为现今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之鼻祖,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主办,每年一届。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竞赛要求三人为一组,在四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体现了参赛选手的文献搜集和阅读能力、数学建模理论知识、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本次集训于2023年秋季学期启动,共组织3场线下讲座,并在寒假期间开展了10次线上课程。集训采用"课堂导学+分组自学"形式,除统一讲解外,还设有真题赏析与复现模块,参训队员一致表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让大家更高效掌握所学知识。
“特奖选手”有话说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备赛期间,集训队让我和队友受益良多。假期坚持早起,快速学习运用全新的内容;熬夜调代码、看论文、赶进度,发生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而非相互抱怨。备赛和比赛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经验、能力、方法,这段难忘的回忆和宝贵的经历将激励我不断前行。
——刘睿颖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类(试点班),2022级
比赛中,面对挫折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格外重要。数模竞赛的过程类似科研,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即时的正反馈,没有人知道这个模型是否有效。想要取得一个好的结果,就必须敢于冒险,在看不到回报的时候坚定地投入精力与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协作也至关重要,团队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对待任务分配和进度管理,严格把控质量,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同时,我们也要善于把握大局,明确优先事项,既注重核心内容,又灵活调整细节。
——汪诗轩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钱学森班,2023级
作为初次参与数学建模比赛的新手,学创集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几乎零基础的情况下迅速入门。在比赛进入末期,当我们遇到完善模型和图像的困难时,曾一度感到力不从心,想要放弃。在这个关键阶段,团队成员互相鼓励、齐心协力、不断精进。最终,我们顶住了压力,高质量完赛,有了如今令人满意的成绩。
——曹成悦 物理与天文学院,物理学(强基计划),2022级
数学作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发展本科生创新创业活动。2019年7月,学生创新中心数学科学学院分中心成立,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创新实践平台。成立以来,学生创新中心高度重视数学分中心的各项工作,并在竞赛组织、经费保障、竞赛指导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数学建模竞赛到PRP项目、大创项目,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与支持,进一步凸显数学学科的优势,探索其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拓宽学生视野,将数学专业素养融入到实际应用中。
分中心指导的学生社团“数学建模协会”也充分发挥科创引领作用,通过成员组队学习、经验分享会、圆桌会研讨等多种形式配合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获评2022年首批上海市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本次竞赛成绩也充分证明了学生社团工作的良好成效和未来发展潜力。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更多在国际舞台上摘金夺银、技压群雄的交大学子,书写属于交大科创人才培养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