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学者”本科生发表综述探讨变构药物开发进展
近日, 2016级“致远荣誉计划”学生何欣恒(生物医学科学方向)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药物化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JMC)发表学术论文“Allosteric Modulator Discovery: From Serendipity to Structure-Based Design”。JMC是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旗下知名期刊(影响因子6.253)。何欣恒在2018年申请加入了“致远学者研究计划”,在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医学院研究员张健导师的指导下,以“靶向结直肠癌转移的APC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成药性研究”为题,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由于变构调节剂结合在结构多样的变构位点(Allosteric site)比正构调节剂天然拥有更好的靶向性,因此变构药物发现与设计被认为是新时代药物研发的一个热点方向。在早期研究中,因变构调节性质复杂,变构调节剂的发现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偶然性。随着近10年来变构数据的系统积累及对变构调节机制理解深入,变构药物设计方法也逐渐获得了发展和进步,进而有效指导了基于结构的变构调节剂发现过程。
发表在JMC上的这篇文章就总结了近10年来变构概念的演变,新药研发中变构调节剂的优点与障碍,以及当前在变构研究领域中可用的药物设计方法和实验方法。在这篇综述中,何欣恒同学负责数据处理、综合与可视化的工作。他从现有的变构数据库中寻找变构蛋白和小分子的增长趋势,也通过计算方法分析了变构位点的残基分布,获得了最新的变构位点和正构位点残基分布的区别等。在综述撰写过程中,何欣恒也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为致远学者项目“靶向结直肠癌转移的APC 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成药性研究”找到了一些新思路,即从变构角度与APC蛋白现有小分子抑制剂协同作用,提高相互作用活性并降低药物脱靶毒性。
对于这篇综述的成功发表,何欣恒特别感谢了“致远学者研究计划”这一高水平的师生交流平台。他表示自己还有很长的科研道路要走,文章的发表增强了他对科研的信心。
该项目顾问导师张健是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针对重大疾病的精准靶标识别和药物发现研究,重点致力于基于临床样本的靶标识别和全新靶标的First-in-class药物突破。张健教授于2018年志愿加入“致远学者研究计划”,带领致远学子在科学的奇幻世界中自由探索。
文章链接: 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10.1021/acs.jmedchem.8b01749
参考文献:1. Lu S, He X, Ni D, Zhang J*. Allosteric modulator discovery: from serendipity to structure-based design. J Med Chem. 2019, doi: 10.1021/acs.jmedchem.8b01749.
供稿:何欣恒、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