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活,让灵感在科创土壤上结出累累硕果"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推优答辩会侧记
7月30日下午,连日的高温让上海笼罩在一片闷热之中,正值周末,人们大多数选择待在空调房里享受丝丝清凉。却有这么一群人,不惧酷暑,顶着正午的烈日从嘉定、浦东等地赶到上海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原来,他们是来参加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推优答辩会的学员们。
此次答辩会是对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工作成果的检验。工作站特地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电院以及软件学院、工作站所辖实践点等相关领域的6位专家担任评委,此外还邀请了2位总站听课专家,力图从专业角度对参加答辩的26名学员及项目成果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整个下午,答辩会场外骄阳似火蝉声高鸣,会场内却因充斥着忐忑与紧张,俨然有了“蝉噪林逾静”的氛围。经过个人成果汇报、项目答辩及专家评分三个环节,最终评选出14名学员推荐到上海市参加优秀评审。
源于生活,接足地气,才能让科技改变生活
综观此次参加答辩的26个项目,不难发现其共同点在于同学们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敏锐把握。科技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要想改变生活,首要的是源自生活。此次参加答辩的项目,都扎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致力于解决问题并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比如,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刘金明同学从每天的课堂学习入手,以恼人的粉笔灰尘为突破口,设计了一款自动除尘黑板擦和粉笔灰再利用一体化装置,为每日忍受粉笔灰尘的师生们带来了一线希望。同学们不仅关心自己的日常生活,更把视角对准广阔的社会生活来寻找科创灵感。比如,在车辆日益增长和车位日渐不足的尖锐矛盾下,人们时常会遭遇泊车难的问题。难道,除了苦练泊车技能外没有其它解决途径吗?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的小学员们纷纷用科技手段为车技不佳的车主们献计献策。来自上海交大嘉定分校的樊扬同学、潘顺韬同学都选择了这一课题,和课题组的同学们一起,通过轨迹研究、公式计算等方法,设计泊车的倒车路线,并顺利通过了实地测试。再比如,在老龄化和空巢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确保独居老人的日常安全成为我们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孙阳严同学正是由于时常担心自家独居老人的用火问题,才灵机一动设计出了独居老人居家用火实时监测装置,为独居老人用火设置了一道安全屏障。
主动学习,解决问题,才能让自我不断成长
将一项灵感变成实际成果,需要运用各学科知识,还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一切,对仍处在高中阶段的工作站学员来说,并非易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各类难题也在所难免。
工作站的各位学员都是学习中的佼佼者,知识储备在同龄人中具有明显优势。可即便如此,这些知识在项目进行中也显得捉襟见肘。以大家常用的编程为例,很多同学已经学过一定的编程语言,但是解决问题中所用软件不同,很多时候需要大家去重新学习一种编程语言。来自交大附中嘉定分校的樊扬同学为了解决泊车问题,克服重重困难,自学了新的编码语言。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的毛恺欣同学则借助外力,请了一位擅长编程的学长手把手的教自己编程。正是有了学员们如此强烈的求知欲,才掌握了必备的知识,也为科创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创活动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求学员们的研究跨越纸上谈兵阶段,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这对学员们的综合能力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的毛恺欣同学为了深入了解地下车库停车后找车难的问题,利用2016年暑假发放调查问卷,期间遭遇各种路人的冷言冷语,甚至有过被商场保安请出商场的经历。在成果实际测试阶段,他更是发动身边的同学都来帮忙,终于顺利完成测试,成功率达到100%。而他,也凭借着这一项目成果,荣获上海市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以及第15届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虚心请教,借鉴经验,才能让项目少走弯路
任何科创活动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对这些没有经验的学员们来说更是如此。在学业重,时间短,任务紧的情况下,如何少走弯路成为大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自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要避免少走弯路,就必须借助外力。而这外力,就来自于工作站的老师和同学们。来自上海中学东校区的周弘毅同学和几位同学一起,设计了一款可以直升降的农用无人机。他提到,他和同学将无人机模型设计好后初步选择了KT板做为制作材料。他的指导老师吴俊奇老师知道后,给他们分析了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并带领他们参观了工作站现有的飞机模型,结合功能需求建议他们选择泡沫作为制作材料,最终他们听从了指导老师的建议。后期的实地测试证明,泡沫比KT板的稳定性和硬度更强,更适合他们设计的无人机模型。项目进行中需要不同软件,很多都是同学们平时很难接触到的,有些甚至需要付费才能下载。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一难题,工作站的指导老师们将软件下载调试后再交给学员使用,有的指导老师还亲自演示软件操作过程,为同学们扫除了项目进行的一大障碍。即便是在推优答辩环节,导师们不仅对学员的项目本身进行点评和指导,还从表达能力、PPT制作以及逻辑思路等角度对学员进行指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所谓“传道受业解惑”,不仅指学业,更包含了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让现场同学受益匪浅。答辩结束后,很多学员都表示希望明年能够进入交大学习,成为一名真正的交大人。
推优评审结束了,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的工作不会停止,同学们科创的脚步不会停止。虽然,今天学员的科创项目还稍显稚嫩,但只要有朝气蓬勃,富有活力的同学们在,只要有扎根生活,勇于创新的激情在,科技改变生活,便不会只是梦想!
供稿:陈云